本文 GitHub https://github.com/Jack-Cherish/PythonPark 已收录,有技术干货文章,整理的学习资料,一线大厂面试经验分享等,欢迎 Star 和 完善。
想必这两天,朋友圈应该被拼多多刷屏了吧。
又一起猝死的悲剧:有一位 23 岁的 PDD 新疆员工,加班后在凌晨回家的路上猝死。
前两天刚看到巴拉拉小魔仙某个扮演者猝死的消息,现在又看到 PDD 员工猝死。
程序员,熬夜党、加班党不在少数。
我不想讨论公司制度问题,单纯的希望看到本文的人,都可以重视起身体的健康问题。再忙再累,我们也要学会休息,学会解压。
卸下一部分负担,是为了更好的砥砺前行,沿途驻足看看风景,愿每个人都健健康康!
每看到这类猝死消息,都感慨不已。这也让我想起了不久前自己第一次进抢救室的经历,以及发生在身边朋友的事。
第一次进抢救室
第一次抢救室,就发生在去年的12月28日,刚过去没几天,心有余悸。
上医院的诉求是头晕,天旋地转的那种,头的姿势变动剧烈,就眩晕。
挂了神经内科普通门诊,10点多排到我,跟医生说了基本情况。
医生第一反应就说:「这么年轻就头晕了?去测下血压。」
从没有高血压、心脏方面疾病的我,对于测完的结果一点概念都没有,只感觉心跳好像有点快。
直到看到医生的反应,我才有点慌张。
「高压180mmHg?脉搏数150bpm?你有甲亢吗?这是你的结果吗?赶快重测下去。」
一连串问句,问的我有点懵圈。
再次看到相同的结果,医生赶紧让分诊台联系急诊,并让我联系家人过来陪伴。
到了急诊后,直接就被送进了抢救室。
抢救室有个好心的陪护大哥看到我躺在病床上,上来就问:
「咋地了小伙子,咋一个人就干抢救室来了。」
竟然还是东北口音,也难怪他奇怪,我是这里唯一个自己走着进抢救室的人。
监控心脏、血压的机器,抽血化验,都整上了。平躺在床上平静下来后,心率和血压都降了一些,但还是高。
在分诊台自己测了很多次,前几次的结果因为当时太慌张都弄丢了,就剩下平静下来后略低一些的结果,以及下午转好稳定的结果。
匆忙赶到的女朋友在外面帮我缴费,我吃了医生开的药,望着天花板数格子等待化验结果。
不得不说,急诊的各种结果出的是真的快。
心率、血压都恢复了正常,化验结果心肌酶什么指标啥的也都很正常。
因为诉求是头晕,所以又去做了脑CT,CT结果也是正常。
抢救室的医生看着各种结果说:
「心脏和大脑没有问题,心率和血压的失常,可能是你工作疲惫和眩晕紧张造成的,注意休息,保持观察。眩晕去挂个耳鼻喉吧,急诊这边做不了这些检查。」
离开了抢救室,去了耳鼻喉,最后诊断是耳石症。
是耳石,不是耳。
耳石位于内耳中,是感受身体重力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重要结构,但是一旦脱落入半规管内就会影响半规管的内淋巴流动而引起眩晕症状。
头部位置变化时,可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多反复发作。
耳石症具有自限性,部分患者可自愈,治疗方法主要为耳石复位。
耳石复位就是让脑袋以特定的一些动作运动,让耳石顺利回到内耳。
回到家,继续休息了一天。
所幸没有大碍。
身边的朋友
这两年,身边的朋友,生病、离世的消息,偶有发生。
惋惜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他们都很年轻啊。
健康是成功的命脉,是成功的本钱。
能不熬夜就别熬夜,能不加班就莫加班。
所以,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这也是我目前努力在做的。
絮叨
上班时间被项目压着,下班时间被文章压着。
在疫情的背景下,神经再紧绷着,难免会感到疲惫。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焦虑,提高效率的同时,放平心态。
学会解压,适当休息。
元旦1号那天,做了一期视频,从早上9点多起床,一直剪到晚上11点多,十多个小时的劳动成果。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阅读不到2500。
做内容生产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东西可以被更多人看到,2500的阅读远不及我的预期。
按照以往,我绝对会焦虑地分析一波,内容哪里不好,段子用多了?干货太少了?我这个推送时间点不太好吧?
现在,我放平了心态,做的内容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自己做的开心,剩下的交给时间。
如果你有熬夜的习惯,不妨看看这组图。我看完后醍醐灌顶,熬夜的习惯也戒掉了。
哦,对了,圣诞节的抽奖活动参与人很多,阅读6000+,奖品也都陆续收到了。
放心,以后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2021年,祝所有的小伙伴健康幸福,财源滚滚。
我是 Jack ,我们下期见。
文章持续更新,可以微信公众号搜索【JackCui-AI】第一时间阅读,本文 GitHub https://github.com/Jack-Cherish/PythonPark 已经收录,有大厂面试完整考点,欢迎 Star。
来源:
https://cuijiahua.com/blog/2021/01/life-77.html